close

img1  

    

營養不良性貧血

 

營養不良性貧血主要指體內嚴重缺鐵,常見原因多半是女性過分控制飲食,對肉類、雞蛋和牛奶不敢沾,甚至連植物油也吃得少,長期以青菜、蘿蔔之類素食為伍,從而導致的貧血。

 img2-1  

症狀:病人除有頭暈、耳鳴、眼花、倦怠、頭髮乾枯脫落等一般貧血症狀外,有些患者也會伴隨食欲不振、腹瀉、口瘡、舌炎等。

治療:營養不良性貧血的關鍵是調整飲食結構。早餐能攝取足夠的高熱量優質蛋白,如豆漿、雞蛋、牛奶等;中餐能從菜肴中廣泛攝取各種營養素;晚餐少吃脂肪多的食物和甜食,以防止消化不良和肥胖等。

(詳細治療方式應詢問血液腫瘤科醫師。)

 

缺鐵性貧血

 

缺鐵性貧血是指體內貯存鐵不足,影響血紅蛋白合成所引起的一種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是世界各地包括我國貧血中最常見的一種,據醫學統計,台灣19~44歲的女性中,患有缺鐵性貧血者高達60%,是台灣最常見的貧血。

img2-2  

病因:鐵是造血的重要微量元素,膳食中缺鐵是貧血的主要原因。另外鉤蟲感染、胃腸吸收不良、胃和十二指腸潰瘍病出血、痔瘡出血以及婦女月經過多、青春期功能性子宮出血等均可造成缺鐵性貧血。

症狀:與營養不良性貧血的症狀差不多,可通過測驗頭髮中的微量元素加以鑒別。

預防:矯正貧血和補充鐵的存量,一般服用鐵劑八星期,血色素可恢復到正常值,服用半年可補足鐵的存量。若是吸收不良或胃切除的病人則考慮給予鐵劑之注射。食補方面,可考慮含鐵豐富之紅肉、內臟、深綠色蔬菜等,至於菠菜雖含有豐富之鐵質卻不是理想的補鐵食物,因其含有之鐵質和磷酸,phytates形成複雜之複合物,使其很難被胃腸道吸收。

(詳細治療方式應詢問血液腫瘤科醫師。)

 

再生不良性貧血

 

再生不良性貧血是骨髓失去製造血球的能力,導致紅血球、血小板、白血球均減少。原發型的原因不明,繼發型則因藥品或輻射線的影響造成,比如接觸某些有害物質及服用某些藥物有關,如苯、砷、碘胺類、氯黴素藥物及放射線等。

img2-3  

症狀:這類型貧血病人除有一般貧血症狀外,常有皮下或黏膜出血現象,還有畏寒和發燒等症狀。

治療:再生不良性貧血的治療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支持性治療,病患接受適當的輸血及抗生素治療,以減少臨床感染及出血之症狀。由於輸血會刺激人體免疫系統產生抗體反應,長久的輸血會使日後的骨髓移植發生排斥等併發症,故這類病患輸血時須使用可移除白血球的特殊輸血過濾器,輸血頻率亦不宜過高。

另一種是矯正骨髓幹細胞衰竭的治療,造血幹細胞移植(骨髓移植)及免疫抑制藥物治療(免疫球蛋白,環孢靈,類固醇及高劑量化學治療)為目前可有效控制再生不良性貧血的主要療法。但由於並非所有病例皆有效,且費用高昂及副作用多。

(詳細治療方式應詢問血液腫瘤科醫師。)

 

溶血性貧血

 

溶血性貧血又分先天性和後天性兩種。紅血球的壽命約為120天左右,紅血球在人體內破壞過多,而新的紅血球又來不及補充,就會導致溶血性貧血。

img2-4  

症狀:溶血性貧血的臨床表現與溶血的緩急與程度有關。

‧急性溶血:起病急驟,可突發寒戰、高熱、面色蒼白、腰酸背痛、氣促,乏力、煩燥,亦可出現噁心、嘔吐、腹痛等胃腸道症狀。
‧慢性溶血:起病較緩慢,除無力、蒼白、氣促、頭暈等一般性貧血常見的症狀、體徵外,可有不同程度的黃疽,脾、肝腫大,膽結石為較多見的並發癥,可發生阻塞性黃疽。下肢踝部皮膚產生潰瘍,不易癒合,常見於鐮形細胞性貧血患者。

治療:溶血性貧血是一類性質不同的疾病,其治療方法不能一概而論。總括是,比如冷型抗體自體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應注意防寒保暖;蠶豆病患者應避免食用蠶豆和具氧化性質的藥物;藥物引起的溶血,應立即停藥;感染引起的溶血,應予積極抗感染治療等。

(詳細治療方式應詢問血液腫瘤科醫師。)

 

地中海型貧血

 

地中海型貧血是遺傳性染色體變異所致,患者的紅血球壽命比正常人短,故提早破裂的紅血球中的鐵質,會長期釋放到人體中,造成「高鐵性貧血」,患者體內多餘的鐵質會慢慢的沉澱在肝臟、胰臟、骨髓等部位,醫學上稱此現象為「鐵質沉積症」。

img2-5  

治療:輕度的海洋性貧血帶因者,雖不需要治療,但男女雙方考慮結婚生子時,最好接受婚前海洋性貧血的篩檢,及早診斷與防治。

在臨床上通常不會產生什麼症狀,所以無法從外表診斷出來,因此除了所有重度海洋性貧血的兄弟姊妹及父母應接受遺傳諮詢外,要預防海洋型貧血的發生,最好的方法就是婚前檢查與產前的篩檢。

重度的海洋性貧血帶因者需要接受治療包括:

‧輸血治療:由於變形後的紅血球會不斷遭受破壞,所以重型病人必須倚賴終身定期輸血,以維持血紅素的濃度。
‧排鐵劑治療:輸血的同時亦會輸入過剩的鐵質,這些鐵質到處散佈,沉積到胰臟等各處,造成糖尿病、肝硬化等現象。
‧骨髓移植:若想要永遠解決重症患者的困擾,唯一的方法就是骨髓移植,不過骨髓移植仍面臨費用昂貴、適當的骨髓捐贈者難覓、感染機率會提高、成功率低的問題。

(詳細治療方式應詢問血液腫瘤科醫師。)

惡性貧血

 

惡性貧血是缺乏維生素B12、葉酸所致,是一種營養失調性貧血。應先找出引起維生素B12、葉酸缺乏的原因再予以治療。

img2-6  

症狀:惡性貧血主要有四個症狀,一是貧血,二是腸胃症狀,三是神經症狀,四是黃疸。

貧血症狀:會出現軟弱,蒼白,呼吸困難,心悸,全身疲勞之情形;
腸胃症狀:會出現口腔疼痛,呈頭平滑、結實且泛紅,體重減輕,消化不良,便秘或者腹瀉;
神經症狀:手和腳可能有針刺的麻木感覺,煩燥,不安,抑鬱,甚至一些精神病的行為出現;
黃疸:因為體內異常的巨型紅血球在經過微血管時,發生溶血及破裂的現象,導致皮膚出現泛黃之淡黃色現象。

治療:需要終身的注射維生素B12,因為維生素B12是正常紅血球及正常神經系統發揮功能所不能缺少的一環。

(詳細治療方式應詢問血液腫瘤科醫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ゆう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