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知道:求道前跟求道後有什麼差別嗎?
當知: 求道前:「天定勝人」。
求道後:「人定勝天」。
未修道前,不管做什麼事情都隨著環境而走、而做,
所以離不了善惡、因果之輪迴,
這也就是所謂的天定勝人。
人隨著自然而走。求道後能夠明是非、辨善惡,
知其不可,不為之,知其善者,勇為之,
能夠避禍趨福、去惡揚善,
無形中就能改變環境,也達到至高的修為,
故無形的因果勝過有形的造化。
何謂因果:
因者,事物禍福之始,果者,完成報應之終。
報應有分高速報應(明顯)。這是現做現報。
延遲報應(潛伏),今世做未來世報。
如果以耕種來講:
如稻穀花生幾個月短暫時間即可看到收成。
如葡萄蘋果種子種下,必須經過數年才有結果。
所以種爪得瓜,種豆得豆,
種什麼因得什麼果,這是快與慢。
如果我們人生的前半段所種的是惡因的話,
他後半段所得到的是不是惡果呢?
如果他的前半段所種的是惡因,
他的後半段所得到又是怎樣呢?
(惡因惡了,善因善解)
所以求道以後就是走人生的後半段,
就要去十惡、行十善、守五戒、並五常,
這也就是趨善避惡,開始改變人生修為。(轉捩點)
眾生因為不明白此理, 故
憂煩怒逸,以得疾病之果。
胡作非為,以得牢獄之果。
損人利己,以得造罪之果。
貪嗔痴愛,以得輪迴之果。
佛祖無奇,但作陰功莫作孽,
神仙有術,只生歡喜不生愁,
佛都是做利己利人之事。
富能以施為德,貧能以道為貴。
富貴在乎積善,利己福壽在乎培德。
見人之苦如己苦,必解脫之,
利人見人之善如己善,必助成之。
那麼你們想不想富貴、福壽呢?
既然你們想富貴福壽,
師尊老大人就傳授這個祕訣給你們。
孟子曰:
「有天爵者、有人爵者,
仁義忠信樂善不倦,此天爵也。
公卿大夫,此人爵也。
古之人行其天爵而人爵從之,
今之人行其天爵以要人爵,
既得人爵而棄天爵,則惑之甚。」
想要福壽就要清口,清口也是修道的第一步驟。
一、清口:
今日大家已得道,得道後就要修道,
修道有七個階段,
這七個階段是
「清口、渡人、講師、設壇、
開荒、人才、三施並行」。
這七項是成佛最快的捷徑,也是積功累德的方法。
首先談清口:
有人說:心好就好,何必吃素呢?
其實吃素並不是心好不好的問題,
而是了解因果、健康身體、成佛作祖的問題。
世間最骯髒莫過於吃葷;
最殘忍莫過於殺生。
求福莫過於齋戒佈施;
求壽莫過於不殺放生;
求慧莫過於博學多聞;
求安莫過於省禁是非。
況且吃菜吃肉同一口,推人扶人同一手。
況且食肉的動物必較凶狠,食草類的動物必較溫良。
從普通飯館有三個字,大家都很熟悉:
—肉燥飯—
況且蔬菜都有他的別名:
—長年菜、長生果—
況且素食在身體方面是治病、
在生理方面是防病,
在心理方面是祛病。
在外國素食受到提倡,在日本以精進料理,
所以素食並非落伍。
二、渡人:
渡人是:是親民的工夫,聖賢的作為,菩薩的心腸。
所謂能報於坑坎中,便是活菩薩,
能脫身於大牢籠,便是大英雄。
渡人是每一個修道人所應該做之事,
故渡人是苦海的救生員,也是了愿的階梯,
渡一人便有三分功德。
三、講師:
探討真理是人類最高貴的希望,
傳播真理是人類最神聖的責任。
所以講師是天道的推銷員、
眾生的褓姆、福音的牧師、荒漠的甘泉、
迷途的指南、靈糧的廚師。
講師的好處可以增進人格、提高資格,
培養口才、增益眾生,
平常為人處事助人為善,把惡口變為善言。
四、設壇:
佛堂是天堂的介紹所、
三曹的事務所、
學佛的改良所、
成道的修煉所、
西方功德的加油站、
眾生性靈的救濟站、
培養品德的大學校、
避劫的眾福地、
仙佛的歡喜地、
捨念的清靜地。
五、開荒:
開荒是上帝的使者,播種的農夫。
一個良醫會在落伍的地方救人,
一個良農會把荒地變成良田,
一個志士君子會把福音傳播各個角落。
在這七項之中開荒的功德最大,
因此最了不起、最難能可貴。
六、人才:
這七項中人才是最簡單,
所謂為眾生服務是最光榮的,工作是道德,
為真理服務是最有代價的,服務是幸福。
七、三施並行:
「財施、法施、無畏施」也就是佈施。
法施是講師,
無畏施是開荒渡人,
剩下的是財施。
【今後的目標】 今後
不誇張自己—(仁);
不欺矇自己—(智);
不寬恕自己—(勇)。
爛的瘡要把它割掉,才會長出新肉來,
壞的習慣要剷除,才會有好的行為表現。
衝得過逆境,才能學到本領,
經得起考驗,才能擔當大任。
這是你們今後的座右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