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0330442_763836183649883_7973018329535502947_n  

活佛師尊慈語【去驕培德】«1»

◎ 成道不在於你的天職高低,而在於你是否真修?徒啊!你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角色、職責,目的都是要引領眾生,代天宣化,所以,二六時中都要記得迴光返照,以『恭敬心』,以『禮』來面對一切人事,你心低了,頭低了,血氣就通,不容易老化,身心都跟著健康,反之,驕者必敗!

◎ 所謂德性,就是不言而教。泰山不擇土壤,故能成其高,河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深。人若能謙卑低下,自然能成其德。天地之間,都蘊藏著機趣,一草一木,都有道,也無處不助道,無處不示道。徒兒若能學習泰山與河海的不言之教,德便在其中!

◎ 謙,是戒除傲慢最好的導師。謙則心誠、氣和、色溫、辭正,亦能感人。徒兒每天都要面對各式各樣的人,如果不能放下傲慢、我執,又如何裝得進去這麼豐富的人生呢?

活佛師尊慈語【濟公法相】«2»

◎我手中輕搖著蒲扇,美酒一壺,口中栽灌,一副行腳羅漢模樣,世人幾個能學我這般自在?美酒無味,扇風不涼,到底在變什麼把戲?有人曰:「我愛食狗肉、好飲酒,瘋瘋癲癲。」以為我不正經,其實他們看錯了!世間有食肉和尚,天上絕無飲酒羅漢。

◎憶昔時,我在天上觀看出家修行者,口吃清齋,心懷鬼胎,少有善知識開悟佛法,都是混飯來吃,我不忍佛門慧命懸絲欲斷,故投胎下凡,化名「修緣」普渡群生,佯瘋賣傻,遊戲人間,專門與那些和尚「作怪」,逆法度真人。所以一些淺智薄慧者,以為我這野癲僧是佛門魔鬼,那知我身癲心不癲,我念的是「真正經」,不比他們念的是「假正經」。

◎其實那些假慈假悲者,才是騙吃騙喝,以求供養維生,我濟癲一到,便打破他們的飯碗,故當時僧人氣我、罵我、恨我。時至如今,佛門尚對我存有偏見,以為我是個「不淨和尚」,不知我乃羅漢化生,日光之體,身藏三昧真道,故在口中幻化一下,只到喉中三寸有滋味,骨腸空空如也。藉以諷刺僧侶同修而已,這叫著「白吃白喝沒味道」。

◎世人逢我,個個笑哈哈,我就是如意佛、歡喜佛、濟公活佛,哈哈!世人「活佛」不拜,卻拜「死佛」,可憐!可憐!道逢末法,我又耍了一招,不到佛寺,卻到俗家,真想使世人建立佛化家庭,萬家生佛。

◎哈哈!世人常笑我癲癲瘋瘋,其實吾道濟,雖癲而不瘋,今釋其理如下:所謂:「瘋癲」者,乃是精神失常,言行毫無倫次,形同白痴之人。吾佛雖是表面看來瘋癲,但我心中一片真空,一切言行皆出於自然,而且言語可以勸世人向善,行動則是度眾生回岸,與前者所言大不同也。有言「大智若愚」。

◎吾濟癲則是只本一片赤子之心,吾人無我,無罣無礙,要笑則笑,要哭則哭,想醉就醉,想睡就睡,一本天然率性而行,遠較天下之聰明人,心機多端,牽罣無限,整日心中忙東忙西,碌碌不休,只為私利者,實有天壤之別也。

◎未知世人相信否?似我於癲者,反能逍遙自在;自作聰明之人,反墮苦海。是以吾雖愚,實不愚;彼等雖智,實不智也。因此吾言:吾雖癲,實不瘋也;反之,世上爭奪不休,散亂精神之人,雖是不癲,實以瘋矣!

◎現在社會為什麼會這麼亂,因為把神鬼的觀念都拿掉了,如果我們不相信有鬼神,不相信有仙佛的話,這樣做什麼事,只要人家沒有看到就可以,這樣就容易作出違背天理良心得事情。

◎(老師幫班員搧風)這樣有什麼感受啊!很涼快是不是啊!很涼快的心裡是不是很高興啊!我這個扇子是搧涼快的嗎?這麼冷的天、扇子是搧什麼啊!我們心裡有不舒服的地方把它搧開、搧掉不好的,還有更重要的是將好人、將有緣的人搧進來。

◎圓滿自如、脾氣毛病除,火候培煉足。你的心如果很圓滿、無掛無礙,沒邪思、就是很圓滿了,做任何事、行住坐臥都很圓滿。像這個葫蘆(老師拿起身上的葫蘆),為什麼葫蘆沒有蓋,因為你沒有求道沒有解開,你們是不是要來求道,要來點開,你們要求道是不是要有人帶你去,雖然老師沒肉體,只好借著別人的手來點開我們,沒有求道是不是像這個葫蘆口沒打開,需要藉著東西把它打開,(老師當場把葫蘆口鋸開)求道就像打開這個葫蘆口一樣、老師借著點傳師的手給你們打開。

◎哈哈!老衲這支掃帚與人間的掃帚不同,人間的掃帚是掃除地上的骯髒,我這支掃帚是專掃人心的骯髒,一是有形,一是無形;有形的是掃除地上的骯髒,無形的是掃除人心的骯髒,可是世人只知掃除地上的骯髒,而不知掃除心靈的骯髒,不是甚為可惜嗎?因此老衲希望世人在拿起掃帚掃地的時候,也應同時反問自己:地上掃得很乾淨,心地是否也掃除乾淨了?

◎老師每次來都瘋瘋癲癲,老師穿什麼破衫、破鞋、破帽,這「破」字是什意思?看破人世間一切的虛花假景,老師打赤腳,就是腳踏實地的意思。

活佛師尊慈語【一心為道】«3»

◎認清真理,實地去做,你們若有付出,上天自然不會虧待你們,不會辜負你們。專心去做,上天自然會撥轉,世間的困頓總是會過去,不要讓它來困擾你。人生本來就沒什麼,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你欲念越多,心靈的追求就越少,欲望是永無休止的。

◎如果你們一心為道,努力流汗所賺的錢,除了為生活花費之外,你還為眾生花費,同時你的時間為眾生,身體為眾生,血汗為眾生,你處處為眾生的快樂而賣力,為眾生的性命而賣力。那時,你乃是眾生的,同時也是老天的。

◎機會要自己把握,你猶豫則自失機會。你要有這個衝勁,直往前衝,則成佛有餘。但是我們修道也不是為了一個“佛”字在追尋,我們是在盡我們的本分,是你從理天下來的本分而已喲!現在的人大多只為自己著想,芸芸眾生皆如此,難道你也要如此嗎?人家做不到的你能做到,那才配稱為聖人。

活佛師尊慈語【率性而為】«4»

◎ 修道人對天,要有不變的崇敬和絕對的相信;對人,不可有矯情造作,時時刻刻自我反省,修養自能達到修道人的標準。

◎ 聖賢菩薩只有一個絕對的目標,他們都是從泥濘難行的考驗中,一步一步學習面對任何境地,由外境的磨練,到內在的圓熟,直到純然的至善境地。因此,站在前方的人,要能夠犧牲奉獻,才能夠讓後方的人感動,成為後人的修行楷模。一個真修行的人,做事要有條有理,待人親切和氣,說話簡約明晰,既不會刻意表現自己,又能自然展現其莊嚴的德性。若能居仁守義,一生必是走在光明的正路上,同時也能為人師。

◎ 率性才能去掉雜慮,顯出本來真面目,去除人欲,體達天心。長長久久的去做,有朝一日,自然水到渠成。『上天無親,惟德是輔』,只要你默默耕耘,該你的,老天就給你,不是你的,任憑你人欲私心去奪,縱然到了手,可到不了終久。

◎ 率性是顯出真心本性,進修是知道怎麼走。徒兒想要更上一層樓,就得立一個目標,立的志要長長久久。首先,要能夠定,能夠實。實實在在的紮穩根基,才能平了心頭的雜亂。縱有外物的牽纏,七情六欲的干擾,必能事來應,事去不留。

活佛師尊慈語【清靜心田】«5»

◎ 修道,首要學會看看自己,如何將一念回歸清靜,不被外物所惑,不被五蘊六塵所染。若能如此,又何必看風水、算命!那只是拆東牆補西牆而已。問題是,徒兒雖知道要回歸自性,但卻做不到,所以才尋求外緣,對不對?殊不知,再往外尋求的同時,已迷失了自己的本性,如此,又如何聽見內在的聲音?

◎ 諸事不順、全身病痛、家庭不睦、妻離子散時,該怎麼辦呢?第一,要先去除壞念頭,好好的懺悔,將心門打開,開到像彌勒的大布袋,散開見十方,收拾觀自在,如此才有可能諸事和順 。

◎ 真懂得修道的人,就會栽培心上地,涵養性中天,而不會將生命,花費在計較與比較上。他會以道德為本,往少思、寡欲的路邁進,懂得樂天安命,這樣的人自然會使很多人近悅遠來,如此才算做到菩薩願行。

◎ 心若要清,就要每天清理內心的垃圾,將內心沒有臭味相投的人、沒有怨、恨、惱、怒、煩,沒有心結,也就不會把愁容掛在臉上了。
◎人生要有希望,就不要讓自己活在陰暗裏,念頭會讓你掉進陰暗。太多的念頭,讓你變得很軟弱,韌性不夠,最後就選擇退縮。所以聖人說「無欲則剛,無念則無欲,常應常靜」,便是這個道理。

◎ 未來的路途會如何,但看徒兒以什麼樣的心態,發什麼心念來決定。你的一個心念,足以影響整個大局,而第一個影響到的是你自己,所以要洞悉自己的心念來回。

◎ 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哪種心最真實?當你想尋找的時候,又掉入虛妄中了。雖然說,過去已經過去了,是對是錯,要挽回已來不及了。但是可以從過去的錯誤、傷痛中汲取教訓,歸回正途,因為錯不可恥,可恥的是一錯再錯。縱然別人給你機會,可是你不給自己機會,自己造了因果,受了業力,卻又怨天尤人,怪自己命運不好,消極的自責。徒兒應該想想,既然要修道了,就要想辦法去轉化自己的缺失,才能生出智慧,「事來應,事去靜,心地雪亮明朗」。

活佛師尊慈語【多積陰德】«6»

◎ 看到別人運氣好,就產生心理矛盾,不平衡,因此向為師討公平?只因每個人修來的福報不一樣,求老師也沒用呀!這是由每個人的「業報」來的。所以你今天福報不好的話,你只好積存一些「陰德」,別人沒看到,但為師幫你記起來了,在理天開立一個銀行戶頭,這就是積陰德,積在天上了。

◎ 你要積存一些陰德,你做事會比較平順點,有的人修道了,還是發生很多事情,為什麼?因為沒有積存一些陰德之故,陰德是別人所看不到的,別人會看到的,這乃是表面功夫,這是陽德。

◎ 讓每個人都看見你在做事情,這才算有德嗎?不見得!如果做功德,要做給別人看得到的,這樣修道就不正確了。有人在時你勤勞,沒人在時你偷懶,這就是修表面工夫,仙佛不會點你出來罵一頓,但有智慧的人,他會知道怎麼做,你要能夠站得住腳,那才是一個真正的智人,一個超脫的智人。

◎ 現在也是在存無形的錢,知道嗎?已經在理天開戶了,開了戶就要將無形的錢存進去。這無形的錢要如何存?(行功立德)。不一定要在佛堂才能行功立德,今天對人說一句好話,給人一個方便,給人一個小小的幫助,這都是功德一件,在生活當中都可以行道,都可以將道好好發揮。

◎ 無怨、無過就是功德,無怨、無過就能無悔,這就是功德。但如果執著於功德,就沒有功德。修道不可以有功德相,要去掉功德相,才是真功德。

活佛師尊慈語【知止定靜】«7»

◎ 徒兒啊!要老老實實在現實的生活中好好修煉,才有成仙作佛的一天。而你想成仙作佛,最起碼的,你在人世間要活得快樂,活的平安。你看,你的心如果不平,就會開始煩惱,你如果心平氣和,不管什麼事情來了,都能化解於無形。

◎ 徒兒啊!當你遇到不如意時,要靜下心來,好好調適自己的心念,假如不懂得調適自己的心念,愈修愈不開朗,這個修道的方法一定有錯誤,這是你要警覺的地方啊。

◎ 徒兒啊!不要因為時局的動盪不安,你的心也跟著動盪不安。要先穩住自己的腳步,先『知止』,而該止於何處呢?止於『明師指處』。你能夠知止,就不殆;而知足呢,知足的人就不辱。你知道止於何處,就不會遇到危險。

◎ 徒的心中一旦有了執著,對事情的看法也就不會那麼清楚了,心中一有憤怒,對事情的處理方式也會不正確。當你把事情處理的很圓滿時,就表示你平時的修養還不錯,所經歷的事也較多。有的人遇事就手忙腳亂,不知道該怎麼處理,這代表他平時的歷練與涵養還有待加強。所以,每當你們處理事情時,都要保持一顆很清明的心,也就是平常心。

活佛師尊慈語【以德化人】«8»

◎這個『道』是要帶給眾生真正的快樂,而不是功過。所以我們應該時時刻刻替人著想,用這個慈悲心製造快樂給天下所有需要的人,而不是告訴他們渡多少人、你設佛堂有什麼功德。功德、罪過,那些都是一個名稱,也都是人的分別心而已,而且那也不是人可以去裁定的,那必須是眾生大家的一個天理良心來裁定的。

◎你要真正從你的生活當中去體會到修道的快樂在那裡。我們自己本身得到快樂,無形之中也會影響到旁邊的人也很快樂,這樣子就不是以有為法,而是以無為而為,出於本性的自然流露,不加思索,那才是一心為眾生,我們要渡眾生,並不是要給眾生什麼,而是看眾生需要什麼,我們才給他什麼?這才是為了眾生設想。

◎如果你這個主人做得好,四方蠻夷都會被你同化,會行王道,對不對?這些都是用同化的,自然的,疏導的,不是壓抑,不是阻止。可以試試看,每一個人的體會不一樣,自己去想,自己去拿捏,等你得到妙處後,你會越修越快樂,可是要切記切記,我們的道是真真正正的自然啊!

◎人既然是人,就有很多自然的事情,我們不需要刻意去免除他,迴避他,接下來要『動之以情,守之以禮。』動之以情是什麼意思,你要渡人以前是不是先要跟他平民化?是不是要入境隨俗?動之以情也就是親和力的重要性,你能夠跟他接近的時候,他才能接受你的守之以禮。為什麼一定要渡他來求道時,才想去拜訪他?為什麼不能做個好朋友,能夠在他需要你給他幫助的時候,你就能幫助他?你們的觀念往往已經很水泥化了,快要打不破了,很可惜,自己去體悟吧!

活佛師尊慈語【天人一貫】«9»

◎ 修行人不只是要渡人,還要愛物,清口就是愛物,所以人物要一貫。到末後普渡收圓的時候,要天下一貫,天不言,地不語,就是要靠你們來接棒。你們要有始有終,真的去做,始終一貫,這樣你們才能真正的與道相契合,你們的身,你們的心,身心一貫。

◎ 創聖業跟創凡業不同,凡業隨著個人福報而得,聖業卻隨著眾生因緣而走,因為你願意付出、奉獻、犧牲,在任勞任怨的環境下,有百折不撓的心智,成功才會屬於你。所以君子修道在貧困中而志不改,在富貴中而不淫,在權勢中還能威武不屈,這是相當深的功夫。若沒有聖賢之志,絕不能辦聖賢之事。

◎ 找到了自己,就是發覺自己,一個人往往會說,我該做什麼,那就是你忘了你是誰。一個人能發覺他自己,就曉得自己該走哪些路,該做哪些事情。他既然該做那些事情,該走那些路,他就會發揮自己的本能。

◎ 修辦道一定要有尊敬之心,對天如此,對人亦要如此。每個白陽修士在道場都有不同的示現,縱然與自己不是那麼融洽,但是要互相敬重。因為大家都付出了心力,道不是一個人辦,而是大家同心協力,所以要記得互相尊敬那份愛眾生的慈心,互相尊重那份愛眾生的付出。

◎ 白陽修士還有更大的責任,就是要傳遞這份情,藉由自己,才能己立立人,去成全更多的人,今天明白自己身上的這點光,為師點亮徒兒這盞道苗,要徒兒們去傳遞。不要忘了,每個人各有使命,也不要忘了每人應盡的義務。所謂白陽修士傳遞燈火,三期末劫年,道降火宅,萬家生佛,有這一盞火,才有朝氣,才能活現起來,生命才會光芒。

活佛師尊慈語【交友之道】«10»

◎ 你們要啟開別人的心扉,就要先啟開自己的心扉,以誠待人。同志曰朋,同道曰友。所謂「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悅乎!」你為人好或不好,可從你周遭朋友的或多或少而得知。

◎ 善變的人容易受他人影響、情緒不穩。交朋友就更重要了,所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入鮑魚之宣,久而不覺其臭」,正是交友之道。

◎ 與人相處的時候要戰戰兢兢,是怕互相摩擦而傷害了彼此的友誼。我們每個人都有朋友,而交朋友要隨緣而交,不要存著利用的心去強求。

◎ 今天你要當對方的好朋友,就要善於運用方法勸導對方的缺點,這才是真正的好朋友。先關懷別人,自然別人會感激你;先幫助別人、關懷別人、尊敬別人,自然你的人緣就會很好。如果你說:「怎麼我的人緣都不好,別人能夠跟人家相處得那麼愉快,但是我好像跟每一個人都格格不入?」那你就要想一想,你是不是應該先尊敬別人,先幫助別人,先關懷別人?

◎ 人愈有德性,大家就愈喜歡與他親近,此即「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人常在交友時熱得太快、不夠恆心,而交不到知心的好朋友。君子之交要淡如水,要誠心的去交往,不猜忌、不設防,如此才可交到真正的知己。

活佛師尊慈語【因果輪迴】«11»

◎ 每個人的業力,都是從隱私當中的一些想法顯露出來的,不好的想法觀念放在心裡,久了就會變成臭水溝的水一樣臭。你做這件事情,不是功,就是過,所以你的念頭,同樣不是功就是過,把你們的隱私,把你們的私心收起來並化掉,就會有光明面。

◎ 你們要種下好的種子在心裡,如果你種下的種子是不好的,生出來的東西會是好的嗎?

◎ 不要在沒有人的地方做虧心事,心一動了善念或惡念,上天均知道,因為善惡報應如影隨形。切勿因惡小而做之,勿因善小而不做,尤其在二六時中,時時刻刻要小心善護一念。

◎ 菩薩畏因,凡夫則畏果。這就看你要行聖賢之道,還是邪惡之途,這和種瓜得瓜的道理是一樣的。隨便修是修不了道的,一個人要有人格,要能做的正。修道是無止境的,端看自己立的志向,並從因地上去戒慎防範。

◎ 四諦即:苦、集、滅、道。
「苦」、「集」是迷的因與果;
「滅」、「道 」是悟的因與果。

◎ 修道就是時時刻刻改變自己,使自己越來越圓滿,這就是修道。你的心中妄念多時,自然無法不昧因果,你就會糊裡糊塗犯下很多罪過。有了罪過就有因,有因就有果,就會輪迴,什麼叫做輪迴?就是這個因和果一直旋轉。越轉越大,像輪子,這就是輪迴。種什麼因將來得什麼果,這就是輪迴。今天有緣進佛門修道,這是我們的因緣與根基,是你過去世與佛結下這個緣,才有這個緣份修道,所以要珍惜這個緣份。

活佛師尊慈語【無量功德】«12»

◎有一句話說:『見性是功,平等是德』。當你做每一件佛事的時候,能去掉執著心、分別心,不因別人重不重視,我都一樣替天辦事。不管別人給我如何的指正,我都虛心受教,這才是見性的人。徒兒啊,唯有見性的人才能夠包容一切。

◎徒兒要有隨喜、隨順的心量,處處鋪善喜方便的路,時時說光明智慧的話,『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必能成就無量功德。反之,大家若只做了很多有益於人類身體健康的事業,那叫什麼呢?是福德。為師希望大家進一步去做有益於人類心靈提升的事,那才是真正的菩薩至情。

◎徒若好爭道場名相,進入功德的迷思,這樣的修行是沒意義的。世間沒好爭、好怨、好計較的功德福田,只有清靜、慈悲、感恩的功德善種。如果修了一輩子,卻用錯了心,那你只是當了半個修道人。這樣,有何意義呢?

◎拿出我們的智慧好好的修道、辦道,不要說,我只來燒燒香,叩叩頭就好。如果脾氣毛病不改,叩幾萬叩首,有功德嗎?一點功德也沒有。因為燒香叩頭時,仇恨的心還在、刻薄的心還在、嫉妒的心也還在。別人欠你一點點錢,你就時時刻刻不放過人家,如此,還有功德可言嗎?所以為師說,得饒人處且饒人。

◎一個真正進入修行的人,不會執著於我今天行了多少功德,他只會自我反省,培了多少德!

活佛師尊慈語【借假修真】«13»

◎現在的人就只相信自己的眼睛,所謂「眼見為憑」,所以看不清楚、看不到的,你們就認為它是虛幻的、它是不真實的,其實眼睛看到的才是假的。思想看得到嗎?(看不到)。那思想是真是假?(真的)。你的頭髮看得到嗎?(看得到)。它有一天會不會不見(會)。你們一年後的頭髮,跟現在的頭髮,是不一樣的是不是?因為它看得到,但是不長久。

◎這領帶看起來挺漂亮的,它是真是假?(假的)。但是它明明看得到,怎麼會是假的呢?因為它會壞掉。然而這個領帶在它本身來說是真是假?假嗎?領帶本身是真的,因為它的精神活過了,它曾經被人戴過、也漂亮過、也被人欣賞過、也讓別人能夠漂亮一下,所以它的精神存在了。

◎所以,做人不求長,只求能真正把它給活過來。你們說人是假,是不是啊?有一天肉體也會不見,但是你可以因為它會不見,就不去在意它嗎?你要好好把它給活過來,好好成功的做你自己。就像電燈也會壞掉,但如果因為它會壞掉,就擺在店裡面,擺在家裡面而不去用它,那麼這個電燈就不是電燈了,這個電燈只是假呀!它沒有活過呀!你沒有活過,就不會死,你既然怕死,就不要活,是不是呀?

◎所以,為師今天來告訴你們,不管你們過得好不好?都要好好活出你自己!把你這一輩子要來了的愿,給它了完;你這一輩子要來做的事,給它做完,那麼你就不是假的,你留下了你的精神。所以坐在前面的仙佛菩薩們,不是假的呀!這個看起來是假的(指前面的佛像),可是精神是真的,知不知道呀?你們想不想過了幾輩子之後,還有人記得你叫什麼呀?想的話就好好跟隨仙佛菩薩們的腳步走下去。不要以人為偶像,只有以佛為偶像,才能夠真正抱著佛心,行著佛的腳步,好好的走下去,你這一輩子才不會失敗。

活佛師尊慈語【心存厚道】«14»

◎ 從前有一個人,事情無法解決的時候,就去請教陶朱公。陶朱公說我一生之中沒讀很多的書,但我家有兩塊碧玉,尺寸一樣,色澤一樣;一塊是厚的,一塊是薄的。厚的價值千金,薄的值百金。為什麼厚的價值較高,薄的價格較低呢?

◎ 我們修道也是一樣,做人也是一樣,你厚厚道道受人敬重,你若對人刻薄計較,就不受人敬重,就像這塊碧玉一樣,薄的就不值錢了。
所以各位賢徒啊,人生在世很短暫,不要跟人計較,也不要計算別人,也不要仇恨別人,將來你的成就就大了。

◎ 佛經上說:「得饒人處且饒人。」你有這樣的心胸,上天一定會幫助你的,這就是陶朱公致富的原因,因為做人厚道嘛!

◎ 今天修道,很多人會說某某人吃齋了,他為什麼還會做些不好的事情,跟隔壁鄰居和不來,還會騙人家的錢,那就是做人沒有厚道,別人又如何來相信這個「道」好呢?

◎ 所以今天想要把「道」傳出去,先從你心中那個厚道開始做起。修道沒有特別之處,要心存厚道,時時刻刻懺悔,時時刻刻感恩,你能有懺悔的心,你就有智慧。

活佛師尊慈語【修道信念】«15»

◎ 樹木要往土中紮根,正信要往心中紮根,一個有信心的人,不會猶豫。面對事實的困難,不退縮、不畏懼,能勇往直前,自然百戰百勝,信心是智慧的果實,是明理的表現,是實行的前奏,是成功的基礎。 所以一個修道人,要堅定自己修道的信念,不要受左右,而意志動搖,見異思遷。

◎ 修道是默默的修,並不是湊熱鬧,也是最平凡、最平淡的,沒有新鮮、刺激、奇異。飲料再怎麼喝,人還是以白開水為多,水淡而無味,如同修道在日常中,在做應該做的事,像水一樣。

◎ 一個修行者、若能每天反省,對人、對事、對道的不圓滿而加以改過自新,加強學習與接受他人,則可終身寡過。常思己過,不論人非,有過歸己,有功讓人。

◎ 修道要涵養氣質,切不可深藏心機,要記得養德、培德、修德、修心、修身、修口、修意,修去一切不正的言行,不要把批評別人當做宣揚真理,不必為別人是非,造下自己口過,把渡人和辦道變成生活習慣,把成仙與做佛成為理所當然。

活佛師尊慈語【培養道氣】«16»

◎盛『氣』凌人,屏『氣』凝神,靜『氣』平心,『氣』定神閒,血『氣』方剛,和『氣』至群,神清『氣』爽,同樣一個『氣』,但是就有好跟不好之差,所以氣用在好時,才是正氣;用在不好時,就是血氣方剛!

◎所以你要讓你的氣往好的走,還是往壞的行呀?(好的。)人都知道求好的東西嘛!同樣的也要讓自己的心性,往好的去走。因此能氣定神閒!

◎那麼你就是在修,能夠平心靜氣,就能夠應事對人。能夠正氣凜然,自然你就能勇往前趨,但是如果你血氣方剛,那就只會傷人、傷己,所以時時屏氣凝神,好好想一想,讓自己平心靜氣。

◎事情要有協調,人跟人的心也要
經過一番協調溝通才能夠達到一致,如果只是他一個意見,你一個意見,他往東,你往西,那要怎麼去合作啊!是不是要彼此互相協調互相溝通,才能夠有一定的目標、一致的心、也才能夠有同樣的思想、行動。

◎只要往好的去做,往善的去求,那都會是好的意見、寶貴的意見?不是人家說一句你就生氣,血氣方剛,再盛氣凌人,那就不為「賢良」,修道就是在修這個,而不是去深山洞裏訪求長生藥,找了一輩子也找不到。只有往自己身上那塊寶好好去探索訪求,才能成為未來的賢良豪傑。

活佛師尊慈語【做人做事】«17»

◎海在平日靜止如鏡,只因風之吹拂,始見微波,人之心亦猶海也;人心本來平平淡淡,如果遇著外物之誘惑,便起波瀾,起伏不定,煩惱隨來。所以,做人遇著心起微波之時,便要極力抑制自己之思潮,遏制自己之慾望,否則好像海水一樣,經風一吹便興波浪,驚濤澎湃,成為海不容舟,亦猶人之不能容物,所以做人務必隨時管制自己的心,不要令它起波濤,生活亦隨時檢點。

◎做事要先從壞的一方面著想,切不可從好的一面去看,如此便穩當可靠,假使處理某一件事,你從好的一面去看,一定不顧一切,到頭來一經挫折,便生氣全無,失望更深,若先從壞方面看,縱使失敗,亦不致失望,此做人做事所不可不知者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ゆう玄 的頭像
    ゆう玄

    上善若水

    ゆう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