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口人員以及人才們不是只有持齋吃素就是修道,不是只有這麼簡單,這只是個基本條件,「口裡的言語」在平常更要小心,因為修持口裡的言語才能守住你們的德行,所以每一位徒兒的修養都要先從口德修起。
* 「想念」也是一種業識,清口人員嘴裡不再吃魚、不再吃肉,念頭也不能再去想念,不然這一個肉身死亡之後,念頭還會殘留著「肉的香味、魚的香味」,那很危險!很有可能會再去投胎下一個肉身,也就是說徒兒今世雖然不再吃魚、吃肉了,但是你的念頭如果還是一直不斷的想念著魚、肉的香味,那這個肉身死了之後,還是有可能隨著意識的牽動而必須再去投轉下一個人類的肉身或動物身,這是很嚴重的。
* 徒兒們今日對於三曹的道理能進展、進步到現在這個程度,就是身旁的許多貴人們對你們成全、鼓勵,以及講課者講道理、翻譯者翻譯道理,而這些貴⋯⋯人們、講課者們、翻譯人員們做了很多的法施,才讓你們對三曹道理進步到現在的程度。大家都互相的布施真理、布施真誠關懷的話語,互相去幫助他人進步、成長。但是徒兒常常會忽略一項很重要的法施,那就是「修道人口裡不說惡語、綺語、兩舌、妄語」也是一種法施。「修道人只要口裡不說這四種不良的言語就是一種最好的法施,這是修道人的特權。」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當你們來到佛堂(無論哪一家佛堂)修辦道,你們身旁的人有可能知道,有的也許不知道,有的家人可能和你們一樣在佛堂修辦道,那沒有和你們來佛堂修辦道的親戚朋友們,或者不知道你們來佛堂修辦道的親戚朋友們,他們看到你們來到佛堂學修辦道之後,平時就比較少罵人、比較少說謊、比較少騙人、比較少說色情的話、比較少抱怨,他們就會覺得你們來到佛堂是有學到某些好東西。當他們發覺你們比較少說這些不良話語的時候,那個當下,他們感受到佛堂的好處,感受到修道的好處,他們感受到的那個當下就等於你們在對他們做法施。
* 你們當初並沒有對身旁的人說出關於道理的任何話,但是他們卻從你們口裡言語的改良、改變,感受到佛堂的一切好處,那你們雖然沒有說出任何一句道理,卻已經有了法施的功德,所以這是修辦道的徒兒在參辦白陽道務中所享受到的特權,你們只是因為嘴裡話語的改變就能得到法施的功德,而一般人是無法享有這個特權的。一般人如果自己突然開悟了,覺得自己不應該說這些不良的話語,旁邊的人雖然知道他的言語改變了,但是並不知道、也不曉得他這種改變的道理(原因)出自哪裡,而你們因為口裡言語改變了,旁邊的人感受到的是因為你們來到佛堂所以改變了。懂得這差異嗎?是因為徒兒來佛堂,所以話語改變了,因此「口裡清淨」是很重要的,當徒兒言詞清淨的當下就是在做法施。
* 徒兒口裡說出來的是與「道」有關係的言語,又能不說出這些不良的話語,這樣「口德」才能守得完全。
* 當徒兒要講出一句話之前,先想想「這一句話是不是不好聽的話」,如果明知道那是不好聽的話,你還把它說出來,這就叫明知故犯,這樣在說不好聽的話的當下就不像個修道人了。當徒兒要說一句話之前,你不確定是好話還是壞話,安全一點的作法是「請你不要說」,如果要討論到別人做得不太好的行為,請溫和一點的說,言詞不要太難聽。至於別人修得好或不好,這不是徒兒來評論的,徒兒不是考試官、不是鑑察員,只有上天、仙佛能鑑察徒兒的修養好或不好,所以不要互相討論、批評其他人的修養好或不好。當他人修得不好,你嘴裡又用不好的言詞來說他,那你也跟對方一樣修得不好了;當別人修得很好,可是你嘴裡的言詞卻說他修得很不好,說了很多不好聽的話,那你就犯了毀謗的過失了,所以無論別人修得好不好,都不可以用難聽的話去說別人。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