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皆禮敬,擇善從之] (常不輕童子慈訓)
「常不輕”就是普皆禮敬,方能廣結善緣,不敢輕視任何一位眾生,不管他的身份是尊是卑,因為每一位眾生皆有可能成佛,每一位眾生也一定有他的長處可讓
我們學習。
【珍惜時間,修持三寶】(常不輕童子慈訓)
要珍惜零碎的時間,也許是在等車,也許是事物間的任何空檔,還有最重要是睡覺前,用用三寶,可以讓自己的精氣神凝聚回來,也藉此機會,懺悔反省自己一天
所做的事情與所犯的過錯,也許有心,也許無意,藉由三寶的修持,日日不離清靜,持續修心。
【安貧無求,德方為本】(安貧童子慈訓)
何謂「安貧」?安貧之德即是無求,無求品自高。貧莫貧於無道,富莫富 於蓄於道德,心安莫安於知足,因為知足常樂:苦莫苦於貪得,人心多食, 多貪於物、多
貪於財、多貪於貨:德者本也,財者末也,既是末,心中貪財貪貨,就是在走末路,末路走到後面,就是窮途末路,這不是人自鑽的嗎?
【效天法地,樂道安貧】(常不輕童子慈訓)
如果要說爭名奪利也不是不行,只是爭要爭千秋萬古之名,爭天下生之利。不是叫你們墮入顽空,是要懂得本末,懂得拿捏,不離中道,方可為賢矣!咱們人頭頂
天,腳立地,當效天,當法地;天之大事,乃普渡三曹; 天之大心,乃好生好德:地之厚,乃博厚容物,乃無所不載。所以咱們處於天地之中,要安貧樂道。
【修掉缺點,各素其位】(濟公活佛慈訓)
你今天認定你是一個修辦之人了嗎?記得當你看到别人的缺點,其實就是你的缺點的顯現,一起把它修掉,這叫同理心。既然這樣,咱們就各素其位,是什麽樣
的職責,咱們就要擔多少的重量,請不要推拖。
【明理發心,莫著形相】(濟公活佛慈訓)
引領眾生回天,渡人成全人還不夠,得要讓眾生明理、發心。末後一著, 要以理來成全眾生,不要帶領眾生去求神問卜;不講術流動靜,不談怪力亂神,不能以形
相來成全眾生。
【放下過去,保持真性】(濟公活佛慈訓)
經過風霜歷練,還能夠松柏長青,屹立不搖,這才是真功夫。過去的事情有辛苦、心酸、沮喪,都要把它放下。人生有幾何?何苦拿來折騰自己!眼前該做的趕
緊做,既然知道紅塵是假,只有這一點靈性是真;這一點靈具備孝悌忠信禮義廉恥,自性本自具足萬法,要好好地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