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荔枝許多人多會想到唐代的兩句名詩:「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楊玉環喜愛吃鮮荔枝,唐明皇不惜動用戰爭時啟用的驛道,以快馬傳遞。自此以後,荔枝就有了「妃子笑」的名稱。後人都知道楊玉環「膚如凝脂」,這當然不能說全依賴於荔枝補養,但可以肯定的是與常吃荔枝有很大關係。其實,荔枝不僅能美容駐顏,更具藥用價值,適合陽虛體質者食用。荔枝味甘、酸,性溫,入心、脾、肝經,其果肉有溫中止痛、補血理氣、健脾補肝、補心安神的功效,其核有溫補氣血、暖脾胃、止痛消腫、止腹瀉的作用。由此可知,荔枝尤其適合脾胃虛寒、體質虛弱及年齡較大的陽虛體質者食用。
每年五月中旬時荔枝開始熟透,七八月是荔枝盛產的時節,因此陽虛體質者更要趁此機會多食鮮嫩的荔枝補陽氣、溫臟腑。除了直接食用外,也可製作成冰糖荔枝食用。具體製作方法是:取荔枝、菠蘿各350克,豌豆、櫻桃各50克,冰糖150克。先將荔枝去殼、去核,把菠蘿切成小丁塊,鑲入荔枝中。然後把菠蘿、荔枝、豌豆、櫻桃、冰糖放入碗中,隔水蒸20分鐘即可。冰糖荔枝能健脾開胃、養心寧神、補中益氣、清潔大腸、消腫祛濕、促進微細血管血液循環,以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和康復能力,非常適合體內寒涼、氣血虛弱、心肺功能低下、手足無力的陽虛體質者食用。
《玉楸藥解》中說荔枝: 「甘溫滋潤,最益脾肝精血,陽敗血寒,最宜此味。」有些陽虛體質者脾胃冷寒、肝陽虧虛,則可飲用荔枝酒。荔枝酒能溫陽滋陰、明目補血、補肝止痛、溫養脾胃。具體做法是:取荔枝600克,冰糖150克,江米酒600克。先將荔枝洗淨後完全晾乾,然後去殼、去核。再以一層荔枝肉、一層冰糖的方式放入玻璃瓶中,倒入米酒後密封瓶口。置於陰涼處浸泡三個月,即可開封濾渣飲用。每天飲用15毫升。蘇東坡曾感歎:「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當然,不可能每個陽虛體質者都去做「嶺南人」,那就按照荔枝酒的材料配置比例多浸泡一些吧,能夠喝到來年新鮮荔枝上市。
消化不良有積滯,陽氣虛衰以致無力推動血液正常循環引起血瘀的陽虛體質者可食用山楂荔枝湯。山楂荔枝湯有健脾開胃、散結化瘀、消腫解毒、補陽氣活血的功效。取山楂、荔枝各50克,將荔枝去皮,與山楂同煮即可。陽虛體質者若常食山楂荔枝湯也會使自己的肌膚變得紅潤、細嫩。
愛吃荔枝的陽虛體質者也可將荔枝製作成荔枝幹。荔枝幹能治療脾胃虛弱、冷寒,脾虛洩瀉,貧血,呃逆等症。貧血的陽虛體質者可取10克干荔枝,10枚大棗,用水煎煮半小時,每日早晚服用。脾虛腹瀉的陽虛體質者可取干荔枝肉、蓮子、芡實、山藥各10克與50克粳米煮粥食用,每天一次。陽虛體質者肺陽虛,引起乾咳、出汗、精神不振、面色蒼白等症時,可將干荔枝和紅茶一起用開水浸泡,當茶飲用。荔枝幹的製作方法也較簡單。首先選擇果形圓整、肉厚核小、七八成熟的荔枝。然後放太陽下晾曬,每隔四五天進行一次翻面。20天後堆放在竹匾之類的容器裡,用一層布(不能用保鮮膜或塑料製品)覆蓋兩三天即成。荔枝幹製成後需密封保存,最好在 3~6個月內吃完。
《本草綱目》中說:荔枝有「補脾益肝、生津止呃、消腫止痛、鎮咳養心」的作用。李時珍認為:「荔枝氣味純陽,其性畏熱。鮮者食多,即齦腫口痛。」因此陽虛體質者也不能過多食用荔枝,一般每日進食量不宜超過300克。另外,不宜空腹食用荔枝,最好飯後過半小時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