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來源:網路轉載  作者:劉靜賢

廣西壯族自治區西北部巴馬瑤族自治縣被譽為「世界長壽之鄉‧中國人瑞聖地」,這裡的百歲老人分佈率居世界第一。當地一位110歲的長壽老人說了一句令人深思的話:「你想知道我們為什麼長壽嗎?很簡單,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無慾無求,而且這裡山清水秀,五穀雜糧、瓜果蔬菜從來都是新鮮的。」這裡的長壽老人生活很簡單,一年四季大自然給予他們什麼食物他們就吃什麼。所以,要想長壽,就要順應自然,根據四時合理擇食。

  《黃帝內經‧素問‧寶命全形論》中說:「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也就是說,四時季節的更替是自然界運行的特有規律,四季中春溫、夏熱、秋涼、冬寒的氣候特徵會影響人體內部陰陽的消長。《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指出:「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浮沉於生長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故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意思是,四時陰陽的變化是萬物生命的根,而聖人懂得順從自然發展的根本規律,春夏養護陽氣,秋冬養護陰氣,所以能與萬物一樣正常地生長和發展。違背自然規律則生命力遭到戕害,元真之氣遭到破壞。所以陰陽四時主宰著萬物的開始和結束,是萬物盛衰存亡的根本。違背了自然規律就會有災害;順應了自然規律就不會生重症或疾病。懂得了這個道理,我們才稱得上是懂得了養生之道。飲食養生的奧秘就在於善於將人體與自然環境統一起來,從而根據自然界四時陰陽的變化規律,調節體內的陰陽之氣。

  名醫張景岳說過:「春應肝而養生,夏應心而養長,長夏應脾而變化,秋應肺而養收,冬應腎而養藏。」所以,平和體質者要順應季節的變化,因時制宜調整飲食。

  春季與肝相應,應以疏肝為主。中醫五行學說認為,春季屬木,五臟之中肝臟也屬木,即春氣與肝相通,同樣春季也最易使肝氣旺盛。春天陽氣升發,萬物復甦。順應自然規律,才能使肝氣順暢條達。肝主疏洩,喜升發、調達而惡抑鬱,所以補肝也就是疏肝。平和體質者春季宜多食蔬菜,如芹菜、菠菜、春筍、大白菜、薺菜、油菜、菜花、櫻桃、桃子、梅子等甘溫平淡的食物,有宣發肝氣的效果。

  夏季與心相應,應以養心為主。中醫認為:「心為一身之主,臟腑百骸皆聽令於心。」指出心為臟腑器官的主導。夏季天氣炎熱,平和體質者夏季養生重在清熱養心,應多食用清淡、益氣養陽的食物,如西瓜、黃瓜、番茄、草莓、菠蘿、苦瓜、生菜、蘆根、冬瓜、佛手瓜、綠豆、檸檬、橙子等清淡芳香的食物。適當地喝些菊花茶、金銀花茶等能清心去熱解暑。少吃味道厚重、發熱的食物。

  夏秋之交的長夏時節與脾相應,應以健脾為主。長夏時節雨水較多,濕氣偏盛,易傷陽氣。脾臟喜燥而惡濕,一旦感受濕邪,就會導致脾的運化功能失調,出現精神睏倦、食物積滯、胸悶腹脹等現象。因此,平和體質者長夏需選擇健脾利濕的清補食物,如薏米、蓮子、扁豆、山藥、絲瓜等;最忌油膩的食物。

  秋季與肺相應,應以潤肺為主。秋季天氣轉涼並且乾燥,人體極易受燥邪侵襲而傷肺。肺主一身之氣,平和體質者秋季應以潤燥養肺為主,宜選擇一些甘潤溫涼平性食物,如甘草、麥冬、大棗、百合、銀耳、蓮子、紅薯、藕、花生、南瓜、栗子、蘋果、甜杏仁、柿子、石榴等。

  冬季與腎相應,應以補腎為主。冬季天氣寒冷,易傷陽氣,平和體質者宜選溫補腎陽的食物,以助人體的陽氣,同時提高御寒力。溫補腎陽的食物有姜、胡椒、茴香、胡椒、枸杞、香菇、桂圓、海帶、紫菜、黑芝麻、牛奶、黃豆芽、胡蘿蔔、馬鈴薯等。

  總之,平和體質者要根據不同季節的氣候特點,合理選擇飲食調養身體,使臟腑氣血和陰陽二氣平衡,才能常保健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ゆう玄 的頭像
    ゆう玄

    上善若水

    ゆう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